地灾科普能力UP丨“认识地灾,科学防灾”中小学教师培训班干货满满
“认识地灾·科学防灾”
为提高成都市中小学教师地灾科普教学能力,加深对地灾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全市中小学科学教师的教学交流,5月10-11日“认识地灾·科学防灾”中小学科学教师培训班(第二期)在我校举办。此次培训由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地震研究中心、博物馆、地球勘探与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办,成都市科学传播学会承办。
据悉,本次培训共有来自全市23个区市县的44名中小学的科学及地理教师参训。培训期间,参训教师将以“室内理论学习+野外实践考察”的方式,重点学习地灾防治相关科普知识。
▲培训班人员合影
5月10日上午,开班仪式在我校博物馆研学中心多功能厅举行,会议由地灾国重实验室副主任戴可人主持。会上,成都市科学传播学会会长、我校教授王绪本在致辞中讲到,四川地处青藏高原东缘地带,地质运动活跃地质灾害频发,需做好防灾减灾科学研究和科普宣讲工作。
“认识地灾·科学防灾”中小学科学教师培训班自2023年第一期开办以来得到了中国科协、成都市科协的表彰,受到了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欢迎,这是激励组委会继续办好本次培训班和未来更多科普宣教工作的重要动力。
▲戴可人主持开班仪式
▲王绪本致辞
在科普培训环节,地球物理学院教授梁春涛、地灾国重实验室教授常鸣分别以《认识地震科学防震:防震减灾,科普先行》《深山里的逆行者与守护者》为题,带来了两场科普讲座。梁春涛教授在认识地震专题中从地震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以及防震减灾等方面讲解了相关科学知识。常鸣教授从地质学、固体地球、外部大气的概念入手,就滑坡、堰塞湖、崩塌、泥石流、冰湖溃决等典型地质灾害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围绕滑坡预警监测等内容进行了深入讲解。现场掌声不断,两位主讲人以生动的案例分析、详实的数据展示和系统的理论讲解,将复杂的科学知识深入浅出科普化,令在场教师深受启发。
当天中午,参训教师围绕中小学科学课程设计、防震减灾教育等实际案例进行交流、分享与研讨。
▲研讨会现场
▲教师发言
在最令人期待的科普基地现场教学环节,参训教师来到我校博物馆、地灾国重实验室进行参观学习。在专家学者的现场讲解中,参训教师踏入博物馆认识地矿资源,走进实验室认识地灾产生机制。置身我国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目前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44位参训教师近距离感受到科研人员地质报国的科学初心以及认真严谨的学术态度。实验室办公室副主任李天涛就实验室历史沿革、学术成果、服务国家重大工程等方面一一讲解。其中,处于世界第一梯队水平的滑坡监测预警“空天地”三查体系令参训教师频频点赞。
▲参观博物馆
▲参观实验室
5月11日,地球物理学院范兴利副研究员带领参训人员前往彭州市白鹿镇考察参观汶川大地震白鹿中学遗址。行程中,范兴利副研究员介绍了地球46亿年形成演化过程中经历的多次超大陆聚合和裂解事件,重点阐述了“5·12”汶川大地震孕育背景。到达白鹿中学后,参训教师实地参观白鹿中学所处的前山断裂部分,认识到了大地震会让多条断裂同时产生巨大破裂的实地情形。此次野外实地考察培训丰富了学员们对地震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提升了大家对防震减灾重要性的科学认知。
▲野外地灾科普基地学习
▲野外讲解
为期两天的培训课程结束后,参训教师就此次收获进行了分享交流。参训教师纷纷表示此次培训水平高、课程好,专家教授生动有趣的讲解更令人收获远超预期。来自成都市簇桥小学的科学教师陈小刚谈到,科学课程亲身体验非常重要。他表示,在此次培训中学习到阐释科学概念的模拟实验,对自己未来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将起到积极作用。“科学教育者可以成为孩子们科普教育的引领者和传播者,为他们的成长和未来贡献力量。”成都理工大学附属小学科学教师李琴分享了自己学习心得。
▲结训现场
本次培训提升了教师对地质灾害原理认知及防灾减灾危机处理能力,赋能我市中小学科学教师的科普教学水平及教学热情。参训教师表示,将把为期两天的学习收获应用于日常教学中,通过生动的教学案例,向学生传递地灾防范的知识,提高中小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鼓励更多学生探索科学热爱科学。
以下是来自锦江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杨彬彬老师参与本次培训后所记录下的手记。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专家引路 共赴科学之约
学员:锦江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杨彬彬
有幸参加了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地震研究中心、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地球勘探与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同主办的、成都市科学传播学会承办的中小学科学教师《认识地灾·科学防灾》的科普培训活动。两天的培训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内容丰富、收获多!质量很高、启发大!形式多样,很愉快!
本次培训安排有理工大学教授、专家带来的有关地震、滑坡等地灾及其防护的理论讲座。虽然讲座中有不少的专业理论知识,但专家教授们都用幽默风趣,简单易懂的语言,配合大量的图解、实验,让参培老师能听懂,能记住,还能输出!在自然博物馆、彭州白鹿镇地震遗址的研学课程中,专家的生动的讲解,配合实物、实地的观看、考察,学员们都积极参与互动,学习、研讨氛围浓厚,收获颇丰!
最让人振奋的是,我们走进了理工大学校内的“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这实验室可是目前我国在地质灾害防治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年轻帅气的主任就近十余年来,实验室承担国家和省部级千余项各类研究课题,解决的地质灾害防治与国民经济重大工程建设中的系列技术难题娓娓道来。还重点介绍了实验室领先世界的“空天地三查”体系,破解高位隐蔽性滑坡隐患方面所作出的共享、所取得的成果。主任如数家珍地给我们介绍地灾监测与研究的各项自主研发设备仪器,自豪之感油然而升。学习中,我们丰富了知识,拓宽了视野,启迪了教学,更被这一群地质科学家的研究精神、研究态度感染了。
两天的培训能做到学员感受既充实有收获,既轻松又愉悦,还离不开承办单位成都市科学传播学会团队的精心策划、细心安排和暖心服务。
在全民重视并大力推进科学教育的当下,我们作为科学教育人,能有这么多好的社会资源助力,能有这么多志同道合的同路人,我们信心满满,为科学教育加法交出完美答卷!
阿重说
编 辑 | 琼 玉